报告题目1:溶剂驱动核酸修饰与强耦联纳组装
报告人: 邓兆祥 教授
报告题目2:框架核酸界面化学及生物医学应用
报告人: 左小磊 研究员
报告题目3:碳中和背景下的光还原二氧化碳制碳基燃料
报告人: 孙永福 教授
报告题目4:手性吲哚化学
报告人: 石枫 教授
报告时间:10月9日下午2:00-6:30
报告地点:中西部大楼639会议室
主办单位:cc网投专业平台、科技处
报告人简介:
邓兆祥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1-2000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系学习并获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00-2002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后,2002-2005年美国普度大学化学系博士后。自2005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研究工作集中在DNA纳米自组装化学领域,实现了数种重要纳米材料的可控核酸修饰和程序化、价态控制组装与强耦联功能调控。已在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Nano Lett.,CCS 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受邀撰写国内、外学术专著6章。通用电化学模拟软件ecNETSIM唯一作者(非商业用途免费)。曾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等奖项。应邀担任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化学学报、分析化学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期刊编委。
左小磊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核酸化学与纳米医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结题优秀)、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委员会(SAC/TC387)蛋白检测工作组专家。从事框架核酸、临床检验诊断新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 Nature Protocols, Chem. Rev.,JAC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论文SCI他引8000余次。曾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7,第一完成人)、上海市曙光学者(2018)、上海市浦江人才(2013)等。
孙永福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无机化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做博士后,从事利用同步辐射技术进行无机材料的交叉科学研究;从13年7月至14年12月,被聘为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从14年12月至今,被聘为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入选了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2019)、基金委优青(2014)。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9)、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6)、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5)、中科大杰出研究校长奖(2016)等。主要从事二维固体材料的化学制备、精细结构表征及光/电催化还原CO2性能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Nature, Nature Energy, Nature Commun.,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国际期刊上发表70余篇论文。研究成果入选了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成果》。
石枫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1998年和2004年于江苏师范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3年获得苏州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3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工作。先后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等。
主要从事手性吲哚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设计和开发了新型吲哚类平台分子及其参与的催化不对称新反应,为手性吲哚类化合物提供了精准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方法。以通讯作者在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in. J. Chem.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被引用6000余次,入选Elsevier 2020高被引学者。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8项,授权4项。先后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Asian Core Program Lectureship Award、新和成-中国化学创新奖。担任《有机化学》青年编委、Org. Chem. Front.、J. Org. Chem.、Eur. J. Org. Chem.国际编委。